海外注冊商標的錢不能省 | |
近日,中國金龍汽車的商標在智利被惡意搶注事件引起了多方關注。作為“回報”,中國駐智利大使館已建議將惡意搶注的弗朗西斯科列入不歡迎入境的黑名單。隨后,在巨大的經(jīng)濟和道德壓力下,搶注者自動放棄對金龍汽車商標的注冊權,結束了此次峰回路轉的海外搶注商標風波。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和中國企業(yè)不斷壯大,海外掀起了搶注“中國名牌”商標的風暴。王致和在德國被歐凱公司搶注,六必居在加拿大被搶注,同仁堂在日本被搶注,紅塔山在菲律賓被搶注,竹葉青在韓國被搶注,青島啤酒在美國被搶注等??上攵旰M鈸屪ⅰ爸袊啤钡拇祟惞偎竞纹渲?。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至今有超過80個中國知名商標在印尼被搶注,有近100個商標在日本被搶注,有近200個商標在澳大利亞被搶注,而最終的結果是15%的中國企業(yè)商標無法在境外申請注冊。 為什么國外會對搶注中國品牌商標樂此不疲呢?筆者認為,這除了牽涉到商標經(jīng)濟的暴利因素之外,還演變成一種國外企業(yè)打壓競爭對手,阻礙其開拓市場的有效手段。 目前世界上大多數(shù)國家和地區(qū)都采取注冊在先原則,即誰先在該國和該地區(qū)注冊商標,誰就擁有該商標的專用權。于是,一批“國際職業(yè)注標人”應運而生。他們有資金、有實力并且深諳相關法律,搶注了很多知名企業(yè)的商標,并衍生出一條產業(yè)利益鏈:搶注——炒作——脅迫贖回或者轉賣。 一些國家的商標咨詢公司和商標事務所,從中嗅到了一些商機,他們一方面向企業(yè)提供有償追回商標的服務,另一方面又暗地進行商標轉賣炒作?;ㄉ倭孔再M在境外搶先注冊,然后進行商標倒賣,或以“侵權”之名起訴以騙取賠償,或索要巨額商標轉讓費或按銷量索要進入本地市場的許可費。 如上?!坝⑿叟啤苯鸸P深受日本消費者的歡迎,但其商標卻被日本商人搶先在日本注冊,從而要求中方按“英雄牌”金筆在日本的銷售量向其支付5%的傭金,致使中方在日本的代銷商因無利可圖而停止代銷;2005年,青島海信集團歷時6年,才以50萬歐元的價格,將被西門子公司在德國注冊的“HiSense”商標贖回;騰訊公司為了拿回被外國人搶注的域名,忍痛支付了100萬美元的天價。另據(jù)了解,在加拿大,近年甚至成立了“老字號商標轉讓公司”,專門做中國老字號商標的“買賣”。 此外,能“買回”被搶注的商標尚算幸運,有些惡意搶注甚至成為一些國外企業(yè)打壓競爭對手的一種常規(guī)手段。通過 搶注對手商標樹起“壁壘”,使被搶注商標企業(yè)以原商標進軍國際市場受阻;又或迫使被搶注商標的企業(yè)接受某些無理的要求,更有甚者,直接把對手拒之市場門外。 提醒國內企業(yè),在海外注冊商標不能忽視,海外注冊商標的錢“省不得”。否者,當?shù)胶蠡诘哪且豢?,付出的將是百倍甚至千倍的代價。 | |
上一篇:商標注冊的八大陷阱 下一篇:商標轉讓“黑洞”急需哪些防火墻 |
